近年來我國海水魚養殖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量急劇增加的同時也帶來了病害的頻繁爆發,病害每年給養殖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由于病害發生而使用的抗生素等藥物,不但造成了食品安全隱患,影響消費者健康,還導致了耐藥性微生物的增加及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綠色無公害的新型病害防控手段的開發應用已成為保障海水魚類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勇于探索,碩果累累
胡永華2009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之后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開始從事魚類疫病防控的研究,在多項國家、省部級項目的資助下,圍繞病原的致病機制、魚類免疫與疫病免疫防控開展工作,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開展魚類疫病的免疫防治工作首先需要對病原的致病機制有深入系統的理解。胡永華等鑒定和分析了魚類重要致病菌遲緩愛德華氏菌、弧菌和熒光假單胞菌的多個毒力因子/系統及其作用,進一步揭示了這些致病菌的致病機制,并為疫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Hfq為一RNA分子伴侶蛋白,是細菌重要的轉錄后調節因子,多種細胞生理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分析了遲緩愛德華氏菌RNA分子伴侶蛋白Hfq在細菌的致病過程中的作用,構建了hfq缺失突變株,發現與野生株相比,hfq缺失突變株的毒力大幅下降,hfq突變株的組織侵染和定植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氧化壓力能力和在巨噬細胞中存活能力等均顯著減弱;熒光定量PCR和蛋白質組學分析表明hfq的失活改變了多個基因的表達水平;總之,hfq為遲緩愛德華氏菌毒力所必需,在轉錄和轉錄后水平影響多個基因的表達。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獸醫科學研究領域排名前列的《Veterinary Research》。
對魚類免疫學的研究將有力地促進魚類疫病的免疫防治工作。胡永華等鑒定、分析了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鰨等重要海水養殖魚類多種免疫相關因子,并闡明了這些因子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研究結果豐富了魚類免疫學知識,促進了對魚類免疫應答機制的理解。趨化因子是指具有吸引白細胞遷移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的蛋白質,在炎癥反應中具有重要作用。胡永華等克隆、分析了大菱鲆趨化因子SmCXCL8,發現其表達與細菌感染和抗原刺激緊密相關,SmCXCL8能以劑量依賴性的方式對外周血白細胞、頭腎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具有趨化作用,且能刺激外這些免疫細胞的增殖,因而能增強細胞對胞內細菌侵染的抵抗,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大菱鲆趨化因SmCXCL8是一個具有免疫調節效應的功能性趨化因子,參與了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免疫學重要刊物《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并被該刊物評為Top 25論文。
相比于抗生素等化學藥物治療手段,以疫苗為主的免疫防治手段不僅能避免耐藥性、環境和食品安全等問題,而且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因而魚類疫苗等免疫防治方法的研究已成為魚類疫病防治的重點和熱點。胡永華等突破了傳統亞單位疫苗和注射疫苗的局限,利用轉基因細菌傳遞疫苗的新理念,構建了不同類型的疫苗(多價DNA疫苗、細菌傳遞的亞單位疫苗和具有交叉保護效應的減毒疫苗等),為魚類疫病的免疫防控提供了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候選疫苗。利用遲緩愛德華氏菌活疫苗ATCC15947和哈氏弧菌的亞單位疫苗DegQ,構建了一個具有交叉保護效應的弱毒疫苗 Et15VhD,實驗室條件下和模擬田間條件下的免疫保護試驗結果表明,該疫苗對遲緩愛德華氏菌和哈氏弧菌均具有顯著的免疫保護作用(相對免疫保護率分別為75% 和 81.8%),并研究比較了注射、口服、浸泡和口服加浸泡等不同的疫苗免疫方式,發現口服加浸泡的免疫方式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免疫途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疫苗學權威刊物《Vaccine》。
胡永華自2009年以來,已發表第一作者論文和通訊作者論文36篇(JCR I區論文25篇),論文總影響因子超過100,有2篇論文被國際生物醫學搜索引擎BioMedLib評為Top20論文,有1篇論文被評選為Top 25論文;論文他引300余次,單篇論文最高他引57次;6項疫苗研發技術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已有1個魚類疫苗獲得農業部生物安全證書;先后榮獲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海洋科學技術獎、青島市自然科學獎等多項獎勵,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獲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第三屆“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和青島市青年科技獎等榮譽稱號。
愛崗敬業,孜孜不倦
“對未知的探索是我不斷攀登的動力,這過程中的思考往往帶給我更多樂趣和新發現,科研帶給我別樣的生活熱情”。胡永華同志熱愛自己的研究工作和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地奮斗在科研前線。作為研究生導師,胡永華悉心指導著每一位學生,在培養學生扎實的實驗技能的同時還有意識培養他們的學術思維、創新能力。他在科研工作中踏實認真的態度也影響著他的學生;在生活上,也給予了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這種亦師亦友、教學相長的關系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敬重。對從事科研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他勤于思考,也勤于付諸行動,他的勤奮感染著身邊很多人。
曾記得著名的作家契訶夫說過:“想喝水時,仿佛能喝下整個海洋似的——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來,一共也只能喝兩杯罷了——這是科學”,科學研究更是這樣,只有走在路上的人才知道這條路很長且并不平坦,但依然有著無數的科研工作者為發現真理而兢兢業業、鍥而不舍,胡永華就是這樣一位勤奮上進,信念堅定的優秀青年科學工作者。
新崗位,新挑戰,新使命
2017年9月起,胡永華回到了曾經學習和工作的“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開始從事熱帶海洋生物資源研究,擔任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利用研究室主任,負責組織申報海南省海洋生物資源功能性成分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并順利獲批設立,獲得了南峰專項II期1項子課題資助,獲得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1項和創新人才培養類項目1項,入選海南省“百人專項”。海南正迎來了歷史上難得的好形勢,熱帶海洋生物研究也巧遇前所未有的好機遇。新機遇、新挑戰、新征程,胡永華將帶領團隊以勤奮務實的態度,懷著感恩的心,去完成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