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進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建設
作為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的依托建設單位,中國熱科院第一時間成立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總部規劃建設領導小組,深入研究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運行體制機制,積極聯合相關單位編制《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建設規劃(2021-2035年)》,扎實有序推進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建設。
截至目前,中國熱科院納入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建設規劃項目共有8個,其中7個項目的選址已落實,中國熱科院三亞研究院項目中的三亞科研試驗基地項目已投入使用。
為更好地支撐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建設,中國熱科院先后獲批9個國家級和部省級創新平臺、7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設立4個新型研發機構;柔性引進13名院士,認定500多名國家級、部省級專家人才,獲批建設11個院士工作站和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國內外知名高校深度合作,加快建設科教融合體系,為早日建成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打下堅實基礎。
科技支撐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
中國熱科院橡膠所所長黃華孫帶領的橡膠樹遺傳育種團隊是致力于保持橡膠育種領域科研成果“領跑”勢頭的“種子選手”,先后選育多個高產多抗橡膠樹品種,其中早熟特高產品種“熱研8-79”,產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黃華孫表示:“一顆種子的力量不僅僅在于個體的破土而出,一株膠苗的力量不僅僅在于獨木的茁壯成長,更在于變成森林,實現規模經濟效應。我們將積極發揮“1+1>2”的團隊力量,通過自主培育橡膠樹優良品種,在省內外推廣種植?!?/span>
目前,橡膠樹優良品種累計在海南推廣280余萬畝,占全省植膠總面積的35%以上;以熱研系列品種支撐海南植膠區植膠區實現品種升級,新品種的推廣應用使產量增幅超20%,年增加產值1.3億元;推動國內主要植膠企業在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緬甸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基地40多個,總面積20多萬畝,增加效益3000萬元。
科技支撐海南椰子產業。中國熱科院椰子所椰子研究團隊開展椰子新品種選育、高效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產品加工等領域研究,積極推動椰子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近年來,先后收集了214份椰子種質資源,選育了“文椰”系列6個椰子優良品種,其中文椰2號、3號、4號成為我國主推的新品種。
中國熱科院椰子所黨委書記葉劍秋表示,“要推動椰子產業轉型升級、大面積推廣和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解決椰子種業問題。下一步將通過組培苗規?;庇夹g為椰子良種推廣提供性狀穩定的優質種苗,為科技支撐椰子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力量?!?/span>
目前,選培育文椰78F1、文椰2號、文椰3號、文椰4號、海南綠高等高種和矮種椰子新品種8個,累計推廣面積近10萬畝,約占海南省椰子總面積的20%,其中矮種椰子的單位面積產量較本地高種提高2倍以上,還具有早結、矮化等優勢,對推動海南省椰子品種更新、農民脫貧致富和美麗鄉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技支撐海南芒果產業。中國熱科院品資所芒果研究團隊是從事芒果資源收集評價創新利用、產期調節、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方面研究的“排頭兵”。在種質資源與育種技術創新,成花、養分需求、病蟲害發生等機理研究居國際先進水平,先后選育熱品4號、熱品16號、熱農1號、紅玉、貴妃、金煌等優良品種10個,占國內主栽品種的90%以上。
中國熱科院品資所陳業淵研究員表示,將緊抓自貿港建設、“一帶一路”等契機,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特別是東南亞芒果主產區,實現品種、技術走出去,產品引進來。
該團隊以優良品種及產期調節關鍵技術為核心,研制并集成果園生草、有機替代、農藥減施增效、采后保鮮等配套技術,構建了獨具特色的海南早熟芒果生產技術體系,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芒果鮮果周年供應的國家。
積極投身海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
近幾年,中國熱科院以實際行動投身海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中,實施重要熱帶作物種業科技工程,新建國家芒果種質資源圃、國家熱帶牧草標本館,及檳榔、火龍果、熱帶農用微生物等一批省級種質資源圃庫。牽頭組織開展全國熱區熱作資源普查;收集保存熱作種質資源已達5萬多份,居世界第二位。
中國熱科院積極發揮熱帶植物種質資源研究領域領頭羊作用,組織專家深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開展物種資源保護研究,2019年,中國熱科院發布了海南新記錄種85個,其中,海南特有新物種11個,中國新記錄屬2個,中國新記錄種11個,海南新記錄屬12個;2022年,中國熱科院生物所大型真菌資源與利用研究團隊又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現8個大型真菌新物種。這是在海南物種資源探索上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