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懶漢經濟’到‘一村一品’,是周教授和他的團隊辛勤付出的成果!”近日,臨高縣東英鎮居留村的村民穿梭在果林里,給黃皮、火龍果等果樹修枝剪葉。一說起周兆禧和他的團隊,村民們都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周兆禧是海南省科技特派員和省“三區”(即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科技人才,2019年被派遣至臨高縣東英等鎮,帶領其“三區”科技服務團隊致力于優稀特色果樹的高效栽培技術研發,為該鎮送技術、送服務、送培訓、送人才,把科技文章寫深寫實。
海南省科技特派員和省“三區”科技人才周兆禧。記者 李昊 攝
初到東英鎮時,周兆禧發現,臨高縣東英鎮有5.6萬畝林地,大多種的是漿紙林、傳統甘蔗等低產值作物,畝產效益低,每畝年產值僅2000~3000元,扣除成本后利潤更是所剩無幾,被稱為“懶漢經濟”。
要發展產業項目,讓農民致富,助力振興鄉村,做什么好呢?
“我們團隊在反復論證后,認為這里適合種植黃皮特色果樹?!敝苷嘴硎?,該村根本性的問題在于產業有待調整優化升級,缺乏科技人才和致富帶頭人,導致管理技術差,科技含量低,產值效益低。
與鎮委鎮政府及村委會兩委商討后,周兆禧組建科技特派團決定充分發揮該鎮氣候條件優勢,聚焦“名稀優特”品種,先打造400畝黃皮種植基地,再以黃皮間作大蒜創新栽培模式拓展種植面積,逐步淘汰低產值作物,“以林還林”要效益,實現短期作物脫貧,長短作物疊加致富的發展規劃。
然而,改革之路并不容易,最難的是思想的“破冰”?!皠傞_始村民們都不理解,認為又難又麻煩,愿意配合的更是寥寥無幾??创蠹疫@樣,我是急在心里?!敝苷嘴貞浀?,為了改變村民們的想法,他與團隊和村黨支部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促產業發展,開展了系列培訓課程,并深入田間手把手地向村民傳授黃皮和大蒜的種植技術……看到有村民種出了成果,種出了效益,大家才慢慢開始接受,將更多的目光投注至黃皮的種植上來,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現代特色農業產業。
此外,周兆禧還積極創新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政府+科技+公司/合作社+黨支部共建+農戶”的發展模式;其所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趯嶒炚镜谒?、五黨支部還與居留村黨支部結對共建,開展了“短期作物促進脫貧,長短期作物疊加促進致富”的產業發展規劃。
自2019年以來,該鎮共建黃皮間作大蒜創新栽培模式示范基地800畝,半年內間作的大蒜畝產值實現了9000元以上,扣除成本后收益達到6000元以上。2020年,借助周兆禧團隊的創新栽培技術,東英鎮居留村實現了全村60余戶共270余人脫貧,實現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1年,黃皮間作大蒜畝產值超過1萬元。同年6月,黃皮陸續開始結果,按市場價計算20元/kg,黃皮的年產值達2萬元/畝,加之間作大蒜的效益,該鎮總效益達近2萬元/畝,農民實現增收,黃皮間作大蒜也成了名副其實的“一村一品”。
這一發展思路與模式,周兆禧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還落地于五指山、保亭等市縣?!翱粗l村經濟越來越好,我就越開心越有干勁,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敝苷嘴f,未來,他與團隊將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服務“三農”工作,加大“兩端”人才培養力度,加強與政府、企業的合作,引導培育更多致富帶頭人。
同時,繼續深耕“名稀特優”品種研發,為產業發展插上科技“翅膀”,讓更多科技成果在海南落地開花。
報道鏈接:海南省科技特派員周兆禧:黃皮樹下種大蒜,把科技成果“寫”在大地 (qq.com)